橘郡美高—我为什么想让孩子上国际高中?

文章来源:国际视野教育网 2020-04-04 07:56:12
摘要:
积极的成长性思维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现代孩子最缺乏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养成,而领先的国际学校橘郡美高恰恰是将这些作为培养重点。...

   积极的成长性思维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现代孩子最缺乏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养成,而领先的国际学校橘郡美高恰恰是将这些作为培养重点。

  面临升学与成长关键期,父母往往比孩子更焦虑。作为和教育工作有些接触的普通父母,随着阅历的增长,越发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但同时也有个非常普通的强烈愿望:希望孩子能有出息。现实中,对于家庭教育,盲目看别人和听长辈的意见的结果,大概率并不十分理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为了突出重围,是否意味着只能在乎分数、不在乎孩子的个性成长吗?

  是不是绕开应试之门,焦虑是否就能大幅减少呢?这些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实话实说,在孩子叛逆期到来之前,我并没有那么深刻的去想过孩子未来的发展之路。但是,现在孩子正值青春期,越发有主见,不听话了,常规的教育方式应对不了,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本给孩子的成长规划,可能出问题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希望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考上211?985?本硕连读?好像还不太够。

  走到人生下半场,真心体会到人生之旅确是一场马拉松,保持长跑能力才能笑到最后。依靠抢跑或者好运气开始处于顺境,但一旦大小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知识与技能不能再满足职场发展需要,再叠加人生的一些挫折打击,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孩子很容易变成脆弱的玻璃心,整个人都不好了,父母那时已经垂垂老矣,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需要把理解的时间尺度放到30-35岁后,期望她那时能独立思考,自立自强、生存能力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能闯出自己的小天地,胜任不同人生阶段的每一个社会角色,充实而幸福。

  为此,就不能把定义成功的时间仅仅放到18岁。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真不是普通应试教育可以给予的。我既不想走唯成绩论的极端,忽略孩子本身的全面成长;也不想只关注孩子眼前的快乐无忧,而放松对她的要求,这种快乐肯定也不会长久。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我们可能更需重视以思辨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无独有偶,近期听过橘郡美高中国区总校长左阳博士在“华南地区国际学校名校长高端访谈”上的讲座,很有感触。

  橘郡美高中国区总校长左阳博士讲到:积极的成长性思维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未来可以应对各种难题的心经法宝,也是孩子重要的内在生命力培养,不应该把孩子的成长过程简化为名校履历表的集成过程。

 

橘郡美高

  优秀的国际学校恰恰是将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人格作为培养重点。如果说教书是一种“术”,那么育人更是一种“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以成长型思维为基础的终身成长就是这样一种 “道”。虽然人的先天资质、禀赋、性格各异,但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学校教育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内心是否愿意提高自己,通过努力和经历来尝试改变和成长,相信自己永远可以做的更好。

  让孩子跳出固定型思维的坑,不要被暂时的挫折与失利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不断挑战自己知识与技能的边界,不断在挑战中成长。例如,无论在棒球训练还是在编程学习中,遇到难题,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会认为,这些题目简直太棒了——可以发展一个新领域的技能,或者征服挑战一个新高问题。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好。而优秀的教师,相信人的多元智力和技能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因此,学校会创建一个充满互信、淡化权威评定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我们一起合作学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

  以思维方式为例,普通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从老师的教案上copy到孩子的头脑中,殊不知思维与方法的开发,才能真正带来应对不确定性现实的实践价值。于此,个性化素质教育更强调建构与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将碎片化的知识重新组合编程,以认知思维的不断深化,带动个性化发展导向,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

  在以赋能为目标的场景下,孩子不但需要对知识点的掌握,完成解题技巧和方法的习得,更需要类似STEAM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模式,突破单一学科的边界,建立学科与知识的联系,以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PBL),完成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算对知识的真正认知与掌握——这个连很多成年人都缺失的能力,在教育理念前瞻的国际高中里,已经被列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以精品美式国际高中的先行者——橘郡美高为例,通过基础核心课程、选修挑战课程、PBL学院制和社团&社会实践项目,共同为学生发展构筑了一套完整、实用的个性化成长体系。在看似知识过剩的时代里,以学习力为基础,构建出自己的能力结构树,打磨好利在长远的可迁移能力。

  典型如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深度启迪型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或者由教师领衔,将学习与问题解决区分为互不相交的学习方式不同,PBL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维技能,形成多元评价的学习方式。

  正如左阳博士所倡导的,以每个孩子为中心,由导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天赋、积极主动地开发自身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实中的问题主动联系起来,寻找非传统验证型的解决思路,并付诸实施,真正实现从知识获取到认知提升,再到思维升级的能力教育核心循环,真正践行素质教育。

  这些,我深以为然。当孩子对“高大上”学校的新鲜感与学习的兴奋感退却之后,孩子能持续学习的关键要素就在于: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和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与归属感。而优秀的国际学校都在为教学留白,合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我们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应试教育下成长、成人,工作中习惯模式化的思维,直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职场挑战。当年虽然获得好成绩并超越同龄人,但却取代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使得终身学习大多成为空谈。

  如今,孩子如果能在国际高中的高效能体系下,只需要3-4年的时间就可以练就,为什么要拒绝呢?

  观察周围那些善于学习的有成就人士,未必都是聪明绝顶的天才达人,而他们的强大之处在于,找到了从自我认知迈向高效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方法,并将其发展成为生存制胜之道。